• 设为首页
  • 帮助
  • 会员助手
  • IDC服务
  • 十五年证券史:顺应国情VS国际接轨
  • zt.wineast.com 发布时间:2009-7-21 10:46:29
    文章录入:网友(任我行)
  •   顺应国情VS国际接轨

      事实上,中国证券市场早期的设计者对证券市场“应该”是个什么东西,心里基本是有数的。

      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召开证券市场座谈会,会后起草《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会议的主持者和文件的起草人员中,就有刘鸿儒、周小川、高西庆、李青原等后来证监会的高级官员。当时的设想者们就提出,两种社会经济制度内,证券市场的融资职能、方式、组织结构、手段、运作程序、法律构架等并无不同,应当有系统地引进成熟市场的管理经验和市场技术。

      2000年前后,有了一个简洁的新说法——国际惯例。

      持这一取向并在以后积极推进的人,被统称为“海归派”。持不同意见的人被称为“本土派”,他们强调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能照搬国外的办法。在具体操作中,前者更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对因为时机、环境而采用的变通性路径在实践中加以逐步修正,使之更符合国际资本市场通行的规则,提高市场的效率。后者多强调改革早期的路径选择的合理性,并将之强化。事实上,刘鸿儒、周道炯等并非“海归”,但他们发表的言论却时时强调市场机制,强调尊重市场规律。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证券市场的管理体制已因行政权力过大受到批评。不少学者说,现有体制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体制。有人甚至说,证监部门已经演变为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

      周小川担任证监会主席之后,除了要求证监会不调控指数之外,他还认为应该改变审批职能过多的局面,当好监管者,不以行业主管部门自居,注重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周小川不但将发行上市的审批制改革为核准制,还考虑将核准权还给交易所。为此,证监会发审部门的人员有的已下到交易所工作。

      周小川还说过,今后要更多依靠市场来发展中国的证券市场。凡市场能够决定的都要由市场决定,市场不能起作用的,要尽快创造条件让市场起作用。他在任内,超常规地发展机构投资者,并推动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入市。市场主体的力量越强大,市场的力量就能起更大的作用。

      他的做法有人不高兴。自我削权,有人不高兴;不调控指数,有人不高兴。当他卸任之后,有的证券媒体发表题为《别了,海归派》的文章,欢欣鼓舞。

      现在,经历了中国经济一个完整的景气循环之后,经历了证券市场完整的牛熊交替之后,管理层也好,投资者也好,已经能够比较容易地判断出,什么样的市场是更有效的,更能减轻风险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后,证券市场进一步市场化的取向已成为最高决策,路径的选择上也少了因观念冲突带来的无奈。尚福林的工作似乎可以比前任轻松一些了。
     

 
版权说明:
  • 1、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均来自网络,为网友原创或是推荐、收集、整理而来,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 2、 中国创业投资网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权,已在文章信息发布处要求网友转载时保持原文的完整并属上作者姓名及出处,但网友转载时部分文章因流传原因而无出处及作者,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更正。
  • 3、 中国创业投资网开辟文章信息版块,出于传递更多有用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中国创业投资网不保证所有信息、文本、图形、链接及其它信息的绝对准确性和完整性。
  • 4、 中国创业投资网所有文章信息仅供网友及信息浏览者学习和研究使用,未经原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的书面许可,任何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或作为任何的商业用途。
  • 5、 中国创业投资网保留网站的其它所有权利。所有与中国创业投资网链接的网站及其内容和版权由相应的提供者与拥有者负责,中国创业投资网不对其内容或形式担负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商业或法律责任。